close

作為一部獻給紐約市的電影,它無疑是成功的。



但是,撇開Robert Pattinson的YA明星光環之外,它還剩下什麼呢?
在進電影院前,我被PTT的多數佳評給雷到了。
對它的期待似乎過高,以致於走出電影院時,
除了沈重感之外,還感到一種認知上的混亂:好像沒有大家講得這麼棒啊?

回想主角群與配角群的表現,
嗯…都很稱職…該飆演技的地方力道都有出來,
幾場對手戲也都很到位,所以…應該是導演的問題?

* * *

Tyler失去了哥哥,從此人生彷彿停留在哥哥自殺的那天早晨。
他經常在同樣的時間走進咖啡店,然後把想對哥哥說的話寫在筆記本上,
想像哥哥也在那裡,能看見他寫的信。

他加倍地疼愛妹妹,並把哥哥的死怪罪在父親的漠視,
他試圖要求父親付出實際行動來證明其對妹妹的愛,
卻又苦惱於(或說矛盾於)對父親的怒意,
每每與父親互動時總是極度壓抑自己的情緒。

他去大學旁聽,卻不正式修學分,
他去圖書館打工,卻不去找更好的工作,
他的人生停了下來,
直到他遇見同樣背著傷痛的Ally。

他說,他還沒有準備好、還沒下決定(Undecided about everything)。
所以他停在這裡。



Ally失去了母親,她親眼目睹母親在捷運站被槍殺,
此後她不搭捷運,每次出門都搭計程車回家。
吃飯時,她總是先吃掉理應最後才上的甜點,
體認到生命的脆弱、隨時可能會失去眼前的一切,所以她活在當下。

她的警察父親加倍地保護她,只因愧疚於當年妻女在捷運站發生的事,
她的生活其實侷限在父親的保護網中,
若不能準時回家、也得打電話報平安。

她的人生有目標,她努力朝著目標前進,
她用功唸書,想要成為專精於刑事司法的社工。

Ally的人生正在(加速)前進,
Tyler的人生正在停滯狀態,
兩人因為一個很YA的理由相識,
再因為一連串很YA的情節而在一起。

在搭訕那一刻,
或許Tyler認為自己尚未準備好("You're nowhere near ready"),
或許Tyler認為這時常在課堂上吸引他注意的女孩值得放手一搏("Make her yours forever"),
但他終究下了決定。



…也是這個決定,引導了劇情主線的發展,
之後,Ally的生命力牽動了Tyler的人生,
而Tyler與父親的互動也隨之發生重大變化、引出兩人從衝突到和解的高潮。

(我認為在這部分劇情導演處理得不好,
 雖然Tyler妹妹Caroline的劇情支線也很棒,但卻混淆了原本Ally支線的影響)

劇情接近尾聲,當Tyler走過紅色方塊地標的時候,
我全身雞皮疙瘩掉了滿地-在雙子星大廈出現之前,我就已經知道這裡了,
甚至在進戲院之前、決定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就已經知道這結局了,
但我的心理反應卻不是出現在鏡頭拉遠的一幕,而是在地面那一幕。

這大概是911事件療傷系列作之最輕描淡寫的一部吧,
然而它可能也是最不帶入價值批判的療傷小品,
正因如此,後勁更顯強烈。

最後,Tyler從電腦螢幕中見證了父親對子女滿滿的愛,
終於解除了對父親的恨意,以及對哥哥(也許是對父親?)的不諒解。
啊…這倒挺有趣,I love you、I miss you都是對哥哥Michael講沒錯,
但I forgive you這句話Tyler究竟是對誰說的呢?

是原諒哥哥的「不告而別」?
還是原諒父親吝於表達情感的樣貌?
或…原諒自己當年「停下來」「責怪父親」的決定?

* * *

這部電影是獻給那些「背著往日的傷痛」、「人生停留在過去」的觀眾,
它輕聲說道:原諒過去的事、原諒自己吧。
讓人生繼續走下去,看看結果會是怎麼樣。

你在人生中做的任何決定都微不足道,但是,
因為只有你能做到,所以珍貴無比。
Everything you do in life will be insignificant,
but it's very important that you do it,
because nobody else will.

如果Michael沒有決定自殺,Tyler就不會停滯,
如果Tyler沒有決定停滯,他也不會因投射而在街頭惹事,
然後他的室友也不會慫恿他去追Ally,然後…

不論之後的影響是好是壞,這些決定都珍貴無比。
(無論如何,作個決定吧!)

我想起【香草的天空】的一句台詞:
"Every passing minute is another chance to turn it all around."
每一分一秒,都通往無限可能,
每一個當下,都是永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ymies 的頭像
    Symies

    Symies: No Mind, just Here and Now.

    Sym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