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為了因應講師異動,找了一些資料,
原本想找資源盤點的實務做法,
找著找著看到了幾個結合地理資訊系統(GIS)進行資源盤點的法子。
其一是長期照顧,曉明社福基金會將GIS應用在老人社會工作的研討會資料,
其二是早期療育,東海大學社工系劉麗雯老師寫的一篇文章,
從這兩個資料來源對於GIS的應用可以分成四類:
(1)居家服務路徑規劃
類似復康巴士的作法,使用Google map進行日照中心交通車的路徑規劃,
或是當居家照服員一天要跑好幾個案家時,就派得上用場了。
因為個案的住址都是固定的,只要再考慮個案的個別需求及司機的經驗法則,
就可以規劃出理想的交通路線。
在這方面的應用雖然對於資源盤點幫助不大,
但作為司機的決策支援系統卻能發揮相當的功效,特別是Gmap根本不需要花錢購買。
(2)社區資源盤點
類似生態圖,只是把生態圖上標示的文字化為地址標示在GIS或Gmap上面,
這樣一來,GIS生態圖的各個標籤就具備了實際上相對的空間關係。
從地圖上可以顯示個案經常使用的社區資源(如:衛生所、社區活動中心、麵店等),
也可以呈現個案有迫切需要但距離較遠的社區資源(如:醫院、區公所、公車站等),
這時候如何提升這些社區資源的可近性就很重要了。
實用性嘛...偶爾在個案研討時秀出來應該很炫,
但實務上可能無法落實到每位個案上,除非有自動化的整理程式,
否則個管員可能沒那麼多時間耗在Gmap上面。
(3)個案量分布
這應該是GIS最常拿來展示的功能,
就是依照不同的參數(如:障別*人口數)設定同一色系但不同深淺的圖層,
然後在轄區地圖中秀出個案量在地理空間上(如:各鄉鎮市區)的分布趨勢,
通常顏色越深表示案量越集中(通常是都會區),越淺則表示案量分布較稀疏(通常是鄉下)。
滿艷老師和另一個老師做的ICF社會福利資源盤點方案、ICF專業人力盤點等,
都有使用這個功能來呈現資源和需求的落差。
當然,這是比較專業的GIS的做法,Gmap若沒有客製化可能做不到這樣...
後來我想比較可以利用Gmap做到的是「已服務案量」或「已掌握資源」的定位,
以就服員來說,可以把目前機構掌握的(願意雇用身障者的)雇主地點標示出來,
或將目前已上線個案的工作地點標示出來,再和已標定的案家地址做比較,
就可以知道依個案的交通能力可以把他們推到甚麼職場。
以職評員來說,可能就是情境評量或現場試作職場的盤點與定位吧!
(4)方案資源盤點
但是,職管員所面對的狀況似乎有點複雜。
固定式的方案資源,是要求個案前往機構接受服務,因此只要把機構的地址定位出來就好;
但某些方案資源不是固定式的,例如支持性就服員應該還蠻常到處趴趴走吧?
某些職評員的評量模式好像也是機動性很高的(新北市的行動職評車是外展服務...),
那要怎麼定位這些非固定式的資源咧? 或者要用服務涵蓋轄區(最遠服務範圍)來框選?
(說穿了也不複雜,只是現在還沒想到該怎麼作)
回到固定式的方案資源(如:職訓班、庇護工場),如果再加上大眾運輸工具的路線或車班表,
對於個案而言就比較容易克服資源過度集中於都會區的問題了。
至於案量分布趨勢,Gmap的確難以圖層型式呈現(要呈現可能也可以,只是費工?),
這方面是GIS的強項,交給GIS處理當然比較好,
各鄉鎮市區案量分布情形可以作為職管員分配轄區的依據,
或是可以依據案量分布,調整各個支持性就服單位的負責轄區...
(究竟要以「當年度實際服務案量」還是以「該區域就業身障人口數比例」作為依據?)
一路寫下來,我的心得是:
地理資訊系統之於資源盤點,主要是凸顯「資源的可近性」和「案量/服務能量分布趨勢」,
但僅止於「空間」這一個維度,
至於「時間」維度(如:各月份的案量分布趨勢、各月份職訓的需求量等)又是另一個議題了...
***
REF:
(連結至曉明社福基金會)
ARC GIS 與Google map應用於交通服務接送
G.I.S-台中市北區/中西區居家服務支援中心(以個案服務資源管理與服務員管理為範例)
地理資訊系統運用於社會福利資源管理
生涯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旅行
旅途才剛開始,我就什麼都想帶走。
- Jun 20 Wed 2012 17:55
資源盤點v.s.地理資訊系統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