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北美館



很久沒有搭乘高鐵,現在它對我來說是一種奢侈的交通工具…一開始我是這麼想的。
可是這次去程搭到藍線($595),回程搭到橘線($435),來回總共$1030,
已經比台鐵的自強號貴不了多少,省下的時間卻是將近兩倍。
一方面覺得台鐵會輸,一方面看著沒有坐滿的高鐵車班,擔心高鐵撐不下去。

彰化-台北:


即使是在週五,來參觀皮克斯展的人潮還是很多。
我們沒有租借語音導覽機,但似乎也無妨,
隱含在設計稿件當中的美感不需要導覽也能看得出來,
看到皮克斯動畫背後的美術底稿後,才以另一種角度來看這些作品。



以前我一直對電腦動畫有些排斥,加上美式(或說迪士尼式)動畫電影…你知道的,
就是那一套,男主角+女主角+丑角(若非聒噪就是自以為幽默)+反派+無能手下…
那麼夢工廠的電腦動畫電影呢?更糟。
他們甚至連設計角色的誠意都沒有,很多角色都直接copy配音的演員的神情,
看到鯊魚黑幫裡的角色、小蟻雄兵裡的角色,你只會覺得:
喔,威爾史密斯嘛,席維司史特龍嘛…suck!
好啦,至少皮克斯試圖要make a difference,
雖然基本角色的原型(這難道是某種西方敘事的原型嗎)還是差不多,
但是至少每個角色都像新的,而不是隨便認得出來「他像誰誰誰」。

* * *

但我還是對動畫電影背後的美術底蘊不以為然,
總覺得那是用電腦來取代人工的一種時代象徵,
看了皮克斯展,才知道原來在他們把內容「變成電腦動畫」之前,
還是得經歷過漫長的一段「傳統的製作歷程」。
不只如此,某些概念草圖簡直就像是插圖、插畫集,每一張都有很高的水準啊。
所以撇開電腦輔助的技術之外,他們還是很重視美術功力的…

畫龍是需要美術功力的(編按:攝於羅斯福路某個騎樓)

不過因為展覽的主軸是在揭露皮克斯動畫電影的製作過程,
所以反而沒有足夠深刻的主題,來讓我們看完後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為每一張圖、每一個環節都很棒,
整體反而顯得平面、難以深化觀展經驗。

我想除了這些「幕後大揭秘」之外,
如果能夠再針對某幾部電影裡的「某個角色」或「某段情節」或「某種元素」加以介紹,
譬如:
告訴大家某種元素的idea是如何經過多次討論後定案、
某位角色的設定如何轉折修正調整為最後的樣貌、
某段飛行追逐的情節或真實描寫的場景是如何形塑而來…
那一定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傳說中的畫龍點睛(編按:攝於羅斯福路某個騎樓,跟上圖可能是同一作者)

這次展覽是稍微有提到一些,但並沒有特別針對這個方向加以包裝或呈現,
不過那只是我個人的期待啦,
譬如我就很感興趣於:
1.製作團隊如何因應製作的需求而進行豐富而詳盡的實地考察?
料理鼠王=對餐廳後場工作及動態過程有詳盡的觀察;
天外奇蹟=對南美桌山有身歷其境的描繪;
海底總動員=對大堡礁的海洋生態有下過功夫…
皮克斯如何做到的?不過是一部動畫電影,為什麼要這麼嚴謹考究?
2.「為什麼是某某角色」的議題:
為什麼會出現海底總動員Nimo老爸這樣的角色?
為什麼超人特攻隊裡面會特別做出一個衣夫人的角色?
為什麼怪獸電力公司裡面毛怪的毛長成那樣?
瓦力的角色原型是什麼?跟E.T.或霹靂五號有關嗎?
其實關於故事的情節和元素還有很多東西應該會很有趣…諸如此類。

* * *

因為沒有導覽,所以我不知不覺碎碎念起來,滔滔不絕地講了一下午,
講到後來連自己都覺得吵(而且汗顏:怎麼這麼自以為是啊!),
才開始反省,或許應該要默默地看,保留更多的空白,讓同行的人能夠自己去體會。
啊~下次改進。

[怪獸電力公司]的兩位主角

* * *

傍晚,與佟位約在古亭,轉搭捷運到台電大樓站下車,
轉進師大路的巷弄中,繞了一陣找不到合意的,
最後選擇到Burger King飽餐一頓。
佟位說得好:
老朋友怎麼聊都愉快,
形式不是重點,重點是見面一聚。

晚餐後的散步:


我讓老友感到訝異,
因為之前我總是會做很精細完備的出遊計畫,但這次上台北竟然相當隨興,
除了Pixar展之外沒特別的計畫,也沒有非去不可的點,走到哪裡算哪裡。

近一年來我的旅行觀有質化的改變,
因此是否一定要出遠門、一定要去某些地方、一定要做些什麼事…都不那麼重要了,
反而意義可以恣意創造,感受意義的同時也會留下一番回憶,
如此看來,散步在異鄉或社區的巷弄之間,好像也差不多?
重點是人,是心境,而不是地點。



只是我還在適應中,
想法隱約會受到成本效益的制約,還是會覺得這一趟花了多少開支,
所以應該要作一些「值回票價」的事或到一些「值回票價」的景點一遊。
得失心還是免不了…

* * *

第二天離開飯店後,
與研究所學妹約在站前新光三越,吃了一頓便餐兼下午茶,
學妹畢業後來到台北補習,正準備接下來的TOEFL和GRE,
看來幾年後也是一個學成歸國的人才。
究竟未來會如何誰也說不準,我有些迷惘。

隨後我們穿越博漢區,前進到西門町,稍微繞了一圈,看看街頭的熱舞表演,
回到傳說中的六號出口,然後再走到紅樓去一探究竟。



西門町的紅樓

紅樓外表演的樂團;我蠻喜歡他們調音的過程

先前我從來沒有進過紅樓,只是遠遠地拍張照,這次可滿足了我的好奇心,
稍微了解紅樓的建築結構和歷史文化地位後,我們又在裡面的一個民眾市集逛了一會兒才決定離開。

外頭舞台上原本調著音的爵士樂團已經不知去向,
天色也漸漸昏黃,有種說不出的悵然。
我們搭上往板橋的捷運準備轉乘高鐵,
結束這兩天一夜的台北之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ymies 的頭像
    Symies

    Symies: No Mind, just Here and Now.

    Sym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