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恐怖...恐怖呀...(The Horror...the horror...)

Colonel Kurtz

簡單地說,我看不懂這部電影,
但倒是可以約略感受到片中人性的黑暗、亂世的瘋狂、救贖、混亂...等。

故事敘述一名瀕臨迷失邊緣的Willard上尉(Captain Willard),
返鄉後重回西貢,執行一項秘密任務的過程。

這項任務是要暗殺「曾經是戰爭英雄」的Kurtz上校(Colonel Kurtz),
他率領部下屢次成功執行作戰任務,但行為逐漸失控,
後來深入叢林後便與司令部失去聯絡,不久後,有人在無線電中聽到他的聲音,
亦有傳聞他已叛逃,並利用當地土著的迷信崇拜,據地為王。

Kurtz上校的廣播是這樣的:
「I watched a snail crawl along the edge of a straight razor.
 That's my dream; that's my nightmare.
 Crawling, slithering, along the edge of a straight razor... and surviving.」
他講述的是他的惡夢,或他當時的心理狀態-
一隻爬在剃刀邊緣的蝸牛,勉強存活著。

關於自己曾經做過的(或親眼目睹的)屠殺,他說:
「We must kill them. We must incinerate them.
 Pig after pig... cow after cow... village after village... army after army... 」
究竟是越共滲透的程度驚人,或是敢死隊般的人海戰術,
才會讓上校冒出這種念頭,總之就是...全部殺光!

上校曾經率領部隊立下戰功,他有條件晉升為更高階級的將領,
但他卻選擇回國,加入基層的特種部隊重新開始,
或許是他認為美軍的作戰方式把戰爭拖得太久,才想要用更有效率的方式試圖終結戰爭。

這種想法或許源自於一次震撼見聞:
他隨部隊保護NGO團體進入越南村莊,為兒童施打疫苗,
然而之後部隊再回到該村莊時,這些兒童已經被越共「清理」過了-
所有曾經被接種過疫苗的手臂都被越共砍掉。
上校的結論是,
越共作戰的信念很清楚,為了家人、為了國家、為了民族,
除了有清楚的信念之外,他們還擁有在必要時刻心狠手辣的態度,
被上校視為完美的戰士,他認為這些人遠比美軍來得強,
甚至相信如果自己能帶領10個師的像這樣子的戰士作戰,越戰很快就會結束。

然而,美軍的戰略最終讓上校徹底失望,他才決定叛逃、遁入叢林。
當然前面提到他的心理狀態才是比較重要的因素,
這些作戰經歷讓他見過太多人間煉獄般的景象,
儘管他已經把自我武裝得足以面對這些「恐怖」,但是其實他已經太過逼近臨界點,
就像【黑暗騎士】裡小丑所說的:「All you need... is a little PUSH.」

上校說:
「Horror... Horror has a face... and you must make a friend of horror.
 Horror and moral terror are your friends.
 If they are not, then they are enemies to be feared.
 They are truly enemies!」

望月峰太郎的漫畫【末日】中,信雄就是一個這樣的角色,
他不斷面對黑暗帶來的恐懼(horror),後來為了克服恐懼,他自己便決定化身為恐懼,
變成一個行為無法理解、瘋狂且帶來恐懼的怪物...
(咦?【蝙蝠俠:開戰時刻】好像也有類似的概念?)

一瞬間,上校就跨過了那條線,放棄了自我,變成後來Willard上尉見到的模樣:
喃喃自語、行事詭譎、殺戮成性、難以捉摸。
他變成了黑暗,變成了恐懼本身。

Captain Willard

Willard上尉本身的心理狀態也十分危急,
在片頭他就說了:
「When I was here, I wanted to be there;
 when I was there, all I could think of was getting back into the jungle.」
顯現出一種不知自己歸去何處的迷失狀態,
在越南作戰時想要回家,回家後又無法適應,只想著回到越南叢林中。

「Each time I looked around the walls moved in a little tighter.」
每次看到牆壁,都覺得牆壁比之前更緊迫。
Willard上尉或許有種使命感想要阻止越共、想要重回戰場為國家效力,
然而其實是他迷失了自我價值,以為只有回到戰場才能讓自己看起來像是有用的人,
片頭看到他待在西貢的房裡酗酒、抽煙、喃喃自語、充滿頹喪,
卻又擔心著自己只是停在這裡沈淪,而叢林裡的敵人則日益強大,
可以看出一直到接獲任務為止,他都停留在一種矛盾與掙扎當中,而且逐漸下沈。

從簡報中得知有人比他更迷失、矛盾(想為這場戰爭做點什麼,又不知意義何在),
而他的任務竟然是要殺掉他。

殺了這樣的一個叛逃將領,對越戰來說,真的能改變什麼局勢嗎?
(如同隨行士兵的質疑:深入叢林竟然是去幹掉自己人,而不是敵人)
同時,這個叛逃將領又是個戰功彪炳、充滿理想與抱負的英雄,
他究竟經歷過什麼,或者,究竟悟出了什麼道理,才讓他說出廣播裡的那些話?
「這個人充滿神秘感,一定要去會會這個人,然後再決定要不要殺他」
這樣的想法或許一度出現在Willard上尉的腦海裡。

換個角度想,Willard最後仍然堅持完成暗殺任務,或許他的想法是:
只有把這個人殺掉,才能清除自己的迷惑與沈淪,才能完成自己的救贖...吧?
因為Kurtz上校所象徵的正是Willard上尉可能會變成的未來模樣:
既堅強又脆弱、既偉大又邪惡、既清楚又迷失...



我是因為電影【守護者】出現的一幕,才激起想要一探究竟的動機。
這一幕是這樣的,曼哈頓博士化身為巨大型態,緩步走在火紅的夕陽與稻田中,
背景是戰鬥機與直昇機的轟炸,以及一片火海,
前景則是一個個越共被曼哈頓博士的神力化為肉泥,直至投降臣服。
背景音樂只短暫出現了幾個小節,我便知道這曲子是華格納的「女武神的飛行」,
而且這是一幕經典的畫面,出自【現代啟示錄】片中的直昇機作戰一段。

這一幕的畫面和音樂或許令人震撼(因為場面真的很大),
然而發動作戰的理由卻十分可笑:
勞伯杜瓦(Robert Duvall,【慧星撞地球】裡的太空梭駕駛)飾演的
指揮官是個衝浪愛好者,他聽說越共控制下的某臨海村莊有罕見的浪頭,
想要跑去現場衝個浪,所以才下令出動直昇機隊進攻,
衝完浪,趁越共回防之前再躲回基地。
於是就在兩方作戰的同時,一幅充滿衝突的畫面出現了:
兩名士兵在海邊衝浪,同時海灘上還有交戰的砲火、不時還有砲擊打到浪頭裡面。

快!去拿我的衝浪板!

這還只是本片的開始,越到後來,隨著Willard上尉一行人,
我們可以看到更多戰場上的荒謬、瘋狂與失序。

聖經裡面,「啟示錄」也就是「約翰默示錄」,記載著世界末日的景象,以及上帝的再臨。
英文片名「Apocalypse Now」取自Kurtz上校根據地牆上的塗鴉,
或許意味著:你所見到的一切,現在,就是世界末日的景象!

「I've seen horrors... horrors that you've seen.
 But you have no right to call me a murderer.
 You have a right to kill me.
 You have a right to do that... but you have no right to judge me.」

Willard最後還是殺掉了Kurtz,那一幕穿插著土著宰殺牛隻的畫面,
像是獻祭,又像是弒神,或許Kurtz也一直在等待有人來救贖自己,
(因為土著的崇拜其實某種程度上讓他失去了自由與平靜)
而這個人-Willard-就像是昔日的自己,迷失,卻又清醒無比,
只有Willard見過、並且擁有足夠的勇氣面對「真正的恐懼」,
之後還能保持清醒、不隨波逐流、不向下沈淪、不自欺欺人。
(註:上述「清醒」之類的定義,已經脫離常人所能理解的範圍了)

黑暗中的臉,他是魔?是神?

或許,只有Willard和Kurtz兩人真正看穿了這一切瘋狂和混亂的本質,
所以才說,Kurtz一直在等待Willard這個能夠理解他的人到來。

據說本片Willard殺死上校後的結局有三種可能:
1979年的舊版,Willard招來軍機,將整個上校的根據地連同崇拜者們一起炸毀,
2001年重生版,Willard帶著唯一倖存的士兵(也是個迷失自己的傢伙)乘船離開,
以及導演自己原本想拍的,Willard取而代之,成為新的「神」。

完全消滅Kurtz勢力,代表著回歸理性世間、接受現實的挫敗,
取而代之、成為新的被崇拜者,表示Willard也跨過了那條線,再也不回來,
而帶著倖存者離開,或許暗示著把僅存的希望(年輕但迷失的士兵)帶回人世,
如同美國在70年代的反戰潮、嬉皮,
雖然迷失,但年輕人終究是從戰爭的傷痛中走了出來。


片頭Willard的惡夢。
音樂是The Doors樂團充滿迷幻色彩的〈The End〉。

說實話,
這部片的調性太沈重、畫面太血腥、色彩太誨暗、片長太長,
短期內是不會再拿它出來複習了,
Willard一行人乘船搖搖晃晃航行,朝向觀眾內在對人性的「恐懼」駛去,
簡直像是越戰版的公路電影般的敘事,那股撞擊在心底的力道很強,很強。

順帶一提,
飾演船上隨行士兵「Clean」的,竟然是年輕時代的勞倫斯費許朋!
除了先前駭客任務的Morpheus船長,最近也常常在CSI:Las Vegas看到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ymies 的頭像
    Symies

    Symies: No Mind, just Here and Now.

    Sym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