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用了一種很奇怪的方式做焦點團體的coding,
這種方式跟在逐字稿上的標點符號處畫斜線很不一樣,
我直接拿剪刀來,把文句段落剪下來,
然後再把這些小紙片分門別類,並將意義分別予以命名.
這個過程好像只是把"分類標題"寫出來而已,
這好像不叫做coding耶....
這好像叫做"分類標題"....

(也就是說我弄了半天結果只完成了coding的前置作業而已?)

coding應該是把我列出來的這些"命名",
用數字符號代碼編排好,變成像"G-A-S-1037"這樣子的代號,
然後再把逐字稿的所有文句段落標上這些代號....?

另外的問題是,
分類標題由於是我自己擬定出來的,所以可能會流於個人主觀,
因此是不是應該針對分類標題找另一個人來檢視這些標題,
等處理完"分類標題一致性"之後,再來考慮"編碼的一致性"....
(如果這樣子搞那一定會瘋掉)

另外的問題是,
焦點團體的進行大綱與方向如果這麼"具體",
我的意思是說,如果焦點團體的主導性這麼強的話....
那當然還算是一種焦點團體吧,
只不過這就跟我想像中的不太一樣了....

好像只是用焦點團體的型式來蒐集想要的資訊而已?
話說回來,焦點團體本來的用途就是蒐集資訊....???

我的意思是說,焦點團體的結果,真的會影響模式建立的過程嗎?
還是說我們自己把模式建立起來就算了,
團體成員說的內容只是當作補充資料....???

看來還要再多看書才行!
我實在不懂@@


P.S.
用我這種土法煉鋼的方法(剪貼法),
一句話只能有一個意義,(因為紙片只有一張)
同樣一句話只可能出現在一個分類標題裡面而已;
問題是,
我常常會遇到一個狀況就是:
有些話好像同時可以被歸類到兩個分類裡面去,
(語帶雙關?)
那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是不是一定要用斜線法來coding才能解決這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ymies 的頭像
    Symies

    Symies: No Mind, just Here and Now.

    Sym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