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7/6算是阿公的祭日,上午十時許我們祭拜他。
儀式簡單但莊嚴,但老爸點了太多隻香,
插在香爐裡不一會兒就開始冒出火來。
科學上來說,這些可燃物距離太近,溫度和空氣又足夠,
剛好讓它們冒出火燄進行較為完整的燃燒;
民俗術語來說,這叫「發爐」,意思是被祭拜者有話想說。
阿公想說什麼呢?我們只能用擲茭來猜測。
這一桌很豐盛嗎?笑杯。
吃得很開心嗎?笑杯。
吃得很飽嗎?笑杯。
是不是想說中岡沒回來?聖杯。
是不是想說瓊儀瓊茹瓊瑩沒回來?聖杯。
是不是想說柏壽沒回來?聖杯。
於是這三個大人又重新唸了一番祝禱詞…
(才發覺自己在祝禱時都忘了解釋小孩為什麼沒到齊)
理性而言,擲茭是要藉著機率看到自己想看到的結果;
感性而言,擲茭是把祝禱者心中的想法投射出來的技巧。
From there is a begining, there is an end.
最後那堆香燒剩下的形狀像條船,大人說那像是元寶,
(好個羅夏克墨點測驗…)
只是,形狀挺優雅倒是真的。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