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http://www.wretch.cc/blog/sach&article_id=4766210

光是運動鞋有特別分pronation/neutral/supination就很讚了
連店員都可以做一些基礎的判斷,這更是不簡單
(還建議顧客可以帶舊鞋子去評估咧..)
台灣的鞋店有這麼厲害就好了

嗯...我覺得這個問題
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幾個環節來探討:

[上游]指的是球鞋設計時有沒有針對local(台灣人而言)做腳形、楦頭的設計
進口時願不願意把各種size的各種款式(pro-/neu-/supin-)引進

[中游]在商品的配送/直營店的設立,就要考慮區域性(有沒有市場)
譬如,針對體育相關學校附近的區域,學生可說是運動的固定族群(消費力又高)
針對都會區的高知識水準份子,注重運動與健康關聯的族群(消費力更高)

[下游]是否有專業的銷售員訓練/養成機制,不論是企業or校園
並且各直營店家是否願意支援這樣子的"評估-推薦-再評估"的銷售模式

[企業支持]考慮到自創品牌與產品線的問題,應該直接找現有的大牌來推廣
(其實Mizuno應該有吧? 我對這就不太熟悉)

[社會文化]這就是最難推的部份
要有市場需求,就要先有文化推行

[行銷]如果天下雜誌推的"319鄉"促進了本土旅遊的風氣,那麼也可循此模式...
我覺得可以向廠商或企業提專案,然後利用贊助各運動會/馬拉松的方式,
可以現場提供服務攤位,只提供免費"評估服務"而不現場銷售,
然後評估完之後可以拿著評估的單子(資料)到指定的店家選鞋...
甚至、直接在攤位進行資料建檔,然後把資料傳回總公司做分析與歸納...
或是直接利用校園當據點,以物治系或體育相關科系做為進入點,
直接在校園提供評估服務(模式相同:不銷售而僅是免費做評估分析)

[成本]這一定要虧一段時間才有可能獲利
可是,提供有品質的服務=養成固定族群客戶=對外建立好口碑/名聲
長期看來是一定有前景的,這就是運動鞋La New化...


理論上,雖然沒辦法做到真正的individualize
但是至少可以做出基礎的分類,而且這些分類也不致於因為切得太細而無法量產
能量產,就能壓低成本

另外,不知道有沒有人想去做台灣人足部型態的統計...
我覺得在醫院裡做鞋墊實在是沒有功能性,也太過individualize了
每個鞋墊都得量腳訂製的話,成本永遠都那麼高,耗時費力的人事成本就更不用說了


其實我們PT在這方面是最有優勢的
真的要講foot的話,除了研究生物力學或專搞足部輔具的人之外,就是我們PT最懂,
異業結合有什麼難的?
我們可以提供巡迴駐店PT+評估儀器,比La New推行各分店員的評估訓練來的有效率太多
╰→PT太多的窘境?
服務對象是一般大眾的話,也不算是醫療行為,充其量算是個衛教...? (有待釐清)
如果建立起資料庫的話,又可以當作學術研究的基礎...建教合作都幫你想好了

再找個企管或行銷專長的人來幫忙,就可以做出個專案提上去了
(而且這種類似的專案在國外一定早就行之有年,只是台灣沒有而已)
這可能是未來的趨勢吧!
除非台灣經濟崩盤、政府破產或是被大陸統一,不然大家一定會越來越注重這些東西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ym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