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夥伴,
從自己一個人("尋找自己")、
到大學同學("舊的過去")、研究所同學("未來")、國中同學("新的過去")
每一次出遊都被賦予了意義,
雖然順序沒有按照時間序在走,
但是幾乎每個旅程都呼應了某個階段的成長環境。
和大學同學在一起,當然我可以放到最開的程度,
什麼低級的動作或瘋狂的行為都做得出來,玩起來也最隨性。
但我難免不自覺地與大學同學比較,誰在哪裡工作、誰薪水多少、誰累積了什麼經驗..
因此那是一種無形的壓力,成就上的壓力。
雖然很快樂,卻覺得大家已經各奔東西,各走出各的生活,
這事情就像是昨天才剛發生似的,感覺有點沉重,有點感傷。
和研究所同學在一起,我完全處於一個拘謹的狀態,
因為這個團體多為社會人士,心裡的防衛實在是想關都關不掉,
雖然我們對彼此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坦白說,這種了解比大學同學來得深入,儘管我們只花了1/5的時間去了解彼此)
但是我們也對彼此有一定程度的防衛。
所以那次出遊,我不是我,我是我的表象。
並且,因為大家的功能都太強了(煮飯開車聯絡訂位什麼的),
我覺得我只是一個旅客,一個被服務的對象,而不是一同參與行程規劃的人。
既放不開,又幫不上忙,好像失去了參與感似的...
雖然玩得很充實,卻有點失落。
和國中同學在一起,則是完全新的體驗,
因為我們從未一群人一起出遊過夜,並且--自從國高中畢業後,
我們從來都不了解彼此,或者說,我從來都不被了解、也不了解其他人。
但這倒是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讓我重新建立自己的形象,
而且我發現因為彼此專業背景的差距,讓我很能夠站穩自己的立場。
(像大學都嘛是PT,同質性太高,我又會潛意識地去比較彼此的成就;
研究所同學又都比我資深,即使我是PT也沒什麼說服力)
加上沒有以往認識的印象包袱(反正以前我就是神秘兩個字)
所以我可以自由拿捏尺度,恰到好處的低級、恰到好處的可靠、恰到好處的幽默...
總之,在鎮西堡,我重塑了"SM"這個人的形象
感覺像是獲得重生一般,無上的喜悅。
生涯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旅行
旅途才剛開始,我就什麼都想帶走。
- Oct 07 Sat 2006 09:15
旅行的意義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