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號看完感覺有點失望,這就是當年說要拍Seediq Bale的魏德聖?

(下面這就是當年的塞德克巴萊)


或許是我期待過高,不過各個角色的交待沒有很清楚,某些剪接的點又很怪,
從敘事的鋪陳和邏輯的演繹來看,有一部份劇情的走向有點牽強,
似乎是"因為劇情要這麼發展""預期觀眾想要看到這樣的故事發展"才這麼拍
匠氣重也就算了,情緒的轉折不合理而犧牲掉幾個角色的深度與豐富性,
才真是可惜.

關於電影裡的各個議題,看得出來魏導很有野心,想要包山包海都抓一點進來,
但也容易因此失焦,這就跟處理各個角色的豐富性/完整性所遇到的狀況很類似
每個角色都想講一點他的故事,結果就是觀眾對每個人的認識都很表淺,
表淺並不是問題,本來角色越多就越不容易深入,
比較大的問題是主要幾個角色的鋪陳並不順暢,
也就更不容易引起觀眾(說不定只有我啦)對角色的共鳴

很多時候,那個角色為什麼會做出那個決定、為什麼會有那樣的反應,
感覺都很唐突,好像只是要把劇本演出來,照本宣科而失去應有的靈魂似的。
像是在唸台詞+走位,沒有演技在裡面,
或者是說這部電影的呈現方式回到了電視劇的層次,
卡通化而缺乏深度,(但是人家明明也能拍出白色巨塔和危險心靈啊)
能夠將看電視的族群拉進來電影院,
卻無法滿足只看電影的人的期待吧.

回到電影裡的各個議題:

有看到[Mr. Children/kurumi]實現夢想的影子、
恆春的在地化與商業化衝突、
在地草根的親和性、
繼父與繼子間的情感糾葛、
逃離台北的療癒、
獨自離家隻身在外工作打拼的孤單與無力、
突破傳統價值觀的愛戀的勇氣、
被遺忘的記憶與故事的補完、
年輕人的火爆與衝動與自我覺察、
堅貞不移的愛情...

哎呀~
可能是我太挑惕了吧
反正這部電影票房真的是莫名其妙的好
也許這種"跳躍而略帶浮燥"的敘事方式是現今年輕人比較能接受的吧...

喔最後我一定要幹攪一下,
我知道製片缺錢是國片普遍的現狀,
但我還是覺得這部片搞置入性行銷有點過火了,
(不只是像馬拉桑或歌曲這種東西,也包括刻意凸顯具體/物化的琉璃珠項鍊)
把什麼都拿來消費一下,
我想海角七號就是一部典型的商業化的國片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ym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